李善波高中STEAM工作室

项目化学习:以"微"引行,聚能赋"航"——李善波高中STEAM微项目案例展示


微项目《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

2024年5月24日,李善波高中STEAM工作室主持人李善波老师设计的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这节微项目式课改变了教师大量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教与学的方式,践行了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范式,指向高阶思维的发展,郑敏校长与工作室成员参与了本次活动。



目标引领,方向明确

课堂伊始,教师呈现了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本堂课努力的方向。学生在目标的引领下自主、合作、探究,为了完成目标而获取有用信息,加工信息,通过输出信息提供是否达标的证据。


情境真实,问题优质

教师创设了真实问题情境。问题内生于情境,设问自然且符合思维逻辑,基于学情,层层递进,引发学生逐步深度思考,实现了对有机物分子结构的逐步深入而全面的认识。优质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输入的信息进行优质的加工、优质的输出。


虚实结合,手段多样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球棍、橡皮泥、牙签等学习用具,学生自己真正动手拼插,有真实的体验;又通过手机软件虚拟搭建有机物分子模型,感受现代技术的力量。视野得以开阔、思维得以拓展。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来更多的成就感。



活动体验,迁移应用

本堂课突出的亮点是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实现真正的深层次的参与。教师以“青蒿素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有哪些”启动后续学习内容,学生动笔书写、动口讲解,动手拼插,展示自己的作品、解读自己的作品、评价他人的作品,在活动中拥有美好的学习体验。学生完成了甲烷、乙烷、乙烯和乙炔的球棍模型的搭建,对有机物分子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后,教师设置了挑战性任务:搭建分子式为C2H6OC2H2O、CHClBrI的球棍模型,学生迁移应用之前所学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素养发展。


以评促学,适时点拨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输出的机会,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性、肯定性评价;组织学生互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时点拨,及时纠错,发挥教师良好的指导作用,课后,STEAM工作室的成员通过学生搭建作品的数量以及质量评选出冠军团队、亚军团队、季军团队共5组团队。





总体看,学生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有真活动、真体验、真输入、真加工、真输出、真收获、真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李善波高中STEAM工作室将继续完成每一次活动,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文章分类: 团队活动